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民宿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基于Web of Science和CSSCI数据库
    邓敏,梁欧孜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2 (5): 82-91.  
    摘要1019)      PDF (1460KB)(16388)    PDF(mobile) (1459KB)(11)    收藏
    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法,检索梳理Web of Science和CSSCI民宿相关研究,分析其研究概况和热点。从Web of Science民宿相关文献的经营管理、游客行为两个方面,CSSCI民宿相关文献的产业发展与管理、游客行为、民宿设计、空间分布四个方面,归纳总结当前研究热点。从研究力量和研究热点两个方面总结,提出融合交叉学科与方法、创新研究理论、综合Web of Science和CSSCI民宿研究经验建议,为我国民宿研究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诗体派遗珠:海伦·沃德尔古诗英译研究
    宋颖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 (2): 107-114.  
    摘要863)      PDF (1498KB)(9533)    收藏
    自17世纪古诗英译肇始,西方传教士、汉学家译作丰硕,翻译风格多样化,为“中国文学走出去”作出重要贡献。其中,国外独具特色的诗体派译本有海伦·沃德尔于1913年节选《诗经》英译的《中国抒情诗》。介绍诗人译者及其主要作品,探析译本的选材、诗体和内容特征,归纳出译本选材聚焦婚恋、忧国和宴饮,译注凸显女性主义思想,译诗诗体遵从目的语诗体规范,同时分析时代诗学对诗人个性化译诗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儒林外史》中王冕形象的重塑及其意义
    庞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 (2): 77-79.  
    摘要2746)      PDF (1436KB)(9085)    收藏
    《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借历史人物王冕来“隐括全文”和“敷陈大义”。承袭历史人物王冕特征的同时,作者对他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使他成为一个有着魏晋风流且注重经世学问的儒者。王冕形象的重塑对于小说叙事和主题表达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4.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研究述评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袁伟1,季正聚2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 (6): 1-8.  
    摘要864)      PDF (1457KB)(8401)    PDF(mobile) (1456KB)(28)    收藏
    随着终端技术的快速普及,赛博空间逐渐在人们的生活场域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网络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思想交锋日益剧烈的新战场。网络意识形态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不断深化对网络意识形态的规律性认识是新时代一项重大课题。利用CiteSpace分析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的研究论文,有助于把握当前学界对网络意识形态问题的热点探讨与认识程度,有利于进一步展开网络意识形态的工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打开历史的褶皱: 杨显惠夹边沟“生命三部曲”研究综述
    毛伟东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6 (2): 72-76.  
    摘要2401)      PDF (1433KB)(8369)    收藏
    远离当下,回溯历史,杨显惠把深邃的目光抛向了五六十年代的右派生活。他聚焦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因政治与自然原因在面临饥饿与死亡困境时的底层人民与知识分子所呈现的人性嬗变,进而深入反省历史,吸取教训。他通过实地采访调查,广泛收集资料,书写了纪实性小说新文体。他的行文充满着“五四”知识分子的启蒙精神,也带着作家的良知与责任。打开历史的“褶皱”,意味着揭示被蒙蔽的时代及诸多不为人知的黑暗历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2016年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综述
    季明霞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 (2): 125-133.  
    摘要805)      PDF (1407KB)(8288)    收藏
    2016年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在本体层面与应用层面上都取得很大成果。本体成果体现在词类、词汇类聚、词汇化、词义演变、文化词等方面,应用成果体现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与习得、词典编纂研究等方面。从整体上看,2016年词汇研究的微观方面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重于宏观,注重将西方语言学理论与汉语研究相结合,有些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如两岸词汇比较研究、词汇的数据库构建等,有待更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语料库译学研究范式:继承与革新 ——基于WoS的文献可视化计量分析
    王翊1,2,张瑞娥1,韩名利1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2 (1): 90-99.  
    摘要623)      PDF (1750KB)(8074)    PDF(mobile) (1749KB)(3)    收藏
    以WoS为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工具从文献分布、区域力量、研究热点、知识基础及前沿、结构性变异等方面梳理分析1993—2020年间语料库译学的发展脉络。语料库译学的翻译本体观是对以往翻译本体之争的有力回应,该范式在认识论上体现了经验主义的回归及与理性主义的融合,其分析、描述、阐释为一体的实证研究方法增强了译学研究的科学性和解释力。此外,多元视角、复合模式及跨学科的研究趋势已然形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基于可拓云理论的地铁运营系统韧性评价
    杨苏1,2,霍巧芬1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2 (3): 44-52.  
    摘要660)      PDF (1289KB)(7955)    PDF(mobile) (1288KB)(16)    收藏
    以某市地铁项目为例,将韧性理论引入地铁运营系统,通过文献研究法,结合历年来我国各地发生地铁运营事故的成因,分析影响地铁运营系统韧性的主要因素,归纳构建地铁运营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hapley值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结合可拓云理论构建地铁运营系统韧性评价模型,评定地铁运营系统韧性情况,并作为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管理的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地铁的系统韧性,确保正常运营安全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库切小说中的身体政治、女性主义与后殖民书写
    房洁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 (2): 77-83.  
    摘要1055)      PDF (1223KB)(7954)    收藏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多部作品聚焦南非殖民历史及种族隔离制度,通过女性身体意象审视种族、性别问题,揭示殖民体系建构和身体创伤、性别形象建构的紧密关系,剖析政治、文化、性别意识形态等权力话语对女性身体的规训和禁锢。身体困境唤醒了女性主体的自我关怀意识,通过暴力抗争、张扬身体欲望等途径在反抗中找寻主体,走出殖民主义和性别压制的藩篱,进行独立自我的建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重庆与东盟贸易现状及潜力分析 ——基于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的省际面板数据
    杜方鑫,黄立群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 (4): 76-87.  
    摘要831)      PDF (1166KB)(7410)    收藏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一条面向东盟国家的战略性互联互通大通道。该通道的建设将有机衔接“一带一路”,使“一带一路”经西部地区形成完整闭合环线。重庆市作为这条“新通道”的运营中心,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在“新通道”建设背景下,以重庆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同东盟国家的贸易现状,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计算重庆同东盟十国的贸易潜力,并分类分析,以重庆市的视角提出同东盟的贸易合作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纵横交错的时空张弛有致的节奏 ——论《丧钟为谁而鸣》的叙述结构与节奏
    张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 (5): 64-68.  
    摘要467)      PDF (1391KB)(6558)    收藏
    《丧钟为谁而鸣》就其叙述结构和叙述节奏来说,不愧为海明威“最成功最伟大的小说”,充分展现了海明威“十八年来所了解的有关西班牙的一切”。表层时空结构横截生活一个片段,使其结构相当紧凑;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使其在纵向的空间与时间中塑造人物形象,探讨深刻、严肃的问题,为历史存照。这无疑增加了作品的厚重和张力。参差有致的形式,情境上的“忙闲”处理,文脉的延续、照应和变化,形成了张弛有致的节奏,显示了收放自如的纯熟艺术技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12. 沿海省域组合港空间分布特征及航运可达性
    李露露1,潘静静1,2,3,胡喜生1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3 (2): 45-52.  
    摘要471)      PDF (1502KB)(6418)    PDF(mobile) (1501KB)(13)    收藏
    港口业的省域一体化改革驱动省域组合港形成。为明确我国沿海省域组合港在国内、国际港口体系中的地位,将沿海1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港口作为研究对象,搜集港口吞吐量和班轮航线数据,借助市场集中度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选取市场份额、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基尼系数、可达效率和介数中心性5个指标,分析我国沿海省域组合港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航运可达性,为沿海省域组合港错位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基于语料库的《纽约时报》 涉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话语分析
    葛厚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 (6): 108-116.  
    摘要3234)      PDF (1279KB)(6162)    收藏
    从LexisNexis数据库中提取《纽约时报》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英文报道,自建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语料库,对文本进行主题词、搭配以及检索行分析,从实证角度揭示《纽约时报》涉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话语表征,以及这些表征所反映的意识形态。研究发现,《纽约时报》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表现出较大的关注,进行了及时、不间断、多方面的报道,关注疫情以及疫情带来的影响,但对中国政府仍持有偏见和负面态度,并无端指责中国政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中英首次正式外交中百灵 致两广总督信件的翻译问题
    刘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6 (1): 125-128.  
    摘要510)      PDF (1371KB)(5983)    收藏
    东印度公司董事长弗朗西斯·百灵致两广总督的信件拉开了1793年中英首次正式外交的序幕,其中译文直接影响着乾隆对使团的态度和对访华事件的理解。本文通过考析史料,深入讨论百灵信件翻译的几个重要问题:信件是如何翻译的?译者是谁?不同中译本间有哪些异同?信件中译本给中英双方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通过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希望能更深刻地认识18世纪末中英首次正式外交接触前夕翻译事务的形态与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近二十年国际语言景观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
    李光慧1,徐茗2,卢松2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 (6): 139-145.  
    摘要997)      PDF (1353KB)(5982)    收藏
    近年来语言景观是语言学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运用CiteSpace科学计量学方法,对1997—2016年被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语言景观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出知识图谱。分析共现关键词、共引文献、共引作者的知识图谱,揭示近20年语言景观研究的发展历程与热点文献、主要研究者与研究机构、主要发文期刊,以及热点课题和研究前沿,为相关研究的深入和拓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16. 马克思的社会关系概念及其现实意义
    章道德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4 (1): 19-26.  
    摘要776)      PDF (1212KB)(5839)    PDF(mobile) (1211KB)(6)    收藏
    社会关系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在马克思的不同时期,社会关系概念具有不同的界定,但从思想逻辑来看,社会关系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生产过程中人们所结成的关系。广义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关系在内的诸多其他关系。马克思的社会关系概念与实践密切相关。实践决定、形成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又是人们开展实践过程的前提。社会关系的展开离不开辩证法的前提批判和原则高度,而辩证法只有与社会关系相互结合,才能避免流疏与空洞。社会关系的价值归宿是为了人的本质和发展。社会关系不仅是人的本质,也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理解与诠释社会关系,对于把握社会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纪实文学中的女性叙事视角 ——阿列克谢耶维奇“情感创伤书写”研究
    刘锦男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2 (3): 82-89.  
    摘要1038)      PDF (1252KB)(5808)    PDF(mobile) (1251KB)(3)    收藏
    白俄罗斯女性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将笔触关注到战争、核爆与社会变革中的受难者,她以口述纪实文学作品继承了俄罗斯苦难文学传统,通过创伤历史事件展现人民的情感创伤体验。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中创新的纪实文学体裁与写作手法、创伤叙事方式以及叙事艺术介绍其作品的文学价值,体现其在继承俄罗斯文学传统的基础上,以小历史见证大历史,以情感创伤书写再现人文情怀,并通过揭示令人震惊的历史真相,实现多重对话与情感共鸣,将民族记忆带入历史反思,赋予纪实文学以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新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化及问题识别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ArcGIS可视化分析
    敬莉,杨艳凤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 (3): 58-65.  
    摘要782)      PDF (1265KB)(5741)    PDF(mobile) (1264KB)(23)    收藏
    选取新疆13个地州市2003—2018年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DEAmalmquist指数ArcGIS可视化分析,从时间纵向和地域空间综合分析比较新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农业TFP波动幅度明显,与TE同步变化;EF、PE和SE值三者变化趋势一致,整体缺乏效率;各地州仅TE有效率,地域间TFP差异大;随着时间推进,新疆各地州农业TFP下滑,近年农业生产力水平下降;识别出各地州农业效率的4种类型。据此,提出合理农业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晚清革命报刊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赵晨韵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2 (5): 66-75.  
    摘要591)      PDF (1204KB)(5730)    PDF(mobile) (1203KB)(3)    收藏
    晚清革命报刊作为革命志士宣传思想、营造社会舆论的重要媒介,一直受到史学界与新闻学界的高度关注。民国学人认为革命报刊有“缔造民国”之功,对其进行初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苏联模式影响,笼统给其标上资产阶级报刊的刻板标签。改革开放后,学界开始以新理论、新角度研究晚清革命报刊,涌现出大批学术成果。梳理晚清革命报刊研究史,能开阔中国新闻史研究视野,对当代深入探讨清季社会变革与民国社会思潮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南宋丰储仓研究
    刘世梁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 (1): 23-28.  
    摘要663)      PDF (1476KB)(5703)    收藏
    丰储仓作为宋代贮存朝廷封桩粮食之所,最早设置于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其后在孝宗、理宗朝两次扩建。其粮食来源主要采用“置场收籴”的方式,存粮大多作为赈恤粮、军粮,至南宋中后期还用于供奉皇室、寺观等其它支费,逐渐偏离了设置之初“备水旱,佐军粮”的目的。丰储仓的设置不仅给国家财政管理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但在赈恤灾伤、稳定社会秩序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何森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 (1): 65-67.  
    摘要2930)      PDF (1523KB)(5583)    收藏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主人公艾米丽的异化可以从她自身的性格弱点找到解释,这种弱点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环境使然。从女性主义视角,结合社会语境,全面细致地解读艾米丽异化的必然性。艾米丽的悲剧是其女性性格的软弱、经济和精神双重的依赖性造成的,其根源是男权压制下女性失去话语权和独立人格,包括父权和夫权双重压制,以及人群的冷漠和窥视的看客心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22. 解构主义建筑的哲学述评 ———兼论建筑的本原
    黄正荣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 (2): 92-97.  
    摘要452)      PDF (1412KB)(5547)    收藏
    解构主义建筑是建筑理论及设计手法在源自解构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吸收新科学思想(如复杂性理论、分形理论、自组织理论等)生成的一种对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颠覆性改变的建筑新样式。它祈求建筑的物性、人性与神性的有机统一,挑战秩序、稳定性与僵化,崇尚新奇、自由、多元和无序。作为一种建筑新样式,解构主义建筑旨在对现代建筑的理性主义加以批判,深入剖析建筑现状与生活世界,试图从艺术与哲学的高度来达到重建一种回归本原的全新的“建筑学”之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国内外叹词意义研究现状述评
    黄弋桓1,黄兰堞2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2 (3): 97-104.  
    摘要563)      PDF (1317KB)(5535)    PDF(mobile) (1316KB)(5)    收藏
    国内外传统研究认为叹词是纯粹的情感词,包含情感意义或表达说话人当下的心理状态。概念论者根据NSM理论,认为叹词具有指示性和规约性两大特点,可以传递概念内容,包含概念意义。关联论者根据关联理论,认为叹词包含程序意义,可以构建较高层次显义,也可以激活命题态度或态度描述。跨语言研究尤其是关于多式综合语的研究表明叹词还包含文化意义。对于叹词意义的多重认识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该语言现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自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刘灿1,王燕2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 (4): 6-11.  
    摘要3023)      PDF (1393KB)(5338)    收藏
    文化自信表征着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与坚守。全球化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障,是维系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也是守护精神家园的根本要求。我国的文化自信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着西方国家价值输出、话语争夺、传媒扩张、网络霸权等多重挑战,重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需要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原则为基础,从守住根脉、厚植土壤、激活动力等层面探索可行的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中国古代大象的文化寓意
    李安竹1,2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 (1): 48-53.  
    摘要4823)      PDF (1275KB)(5160)    收藏
    目前学界对大象的探讨主要集中于生态学或历史学领域,多关注环境变化与大象变迁的关系、历史时期内人象关系等问题;文化学的研究大多讨论某一时期大象的文化涵义,较少对中国古代大象文化意蕴的整体研究。在中国古代,大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在历史进程中被赋予了各种象征寓意,因此应重视对大象文化内涵的探讨。由于大象广泛参与人们的社会活动,从政治、宗教、民俗等角度探讨大象的文化内涵不失为一条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跨学科教育视角下高校工科教师 胜任力成熟度模型及其应用
    刘燕,刘蓉,王欲敏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 (1): 102-107.  
    摘要1277)      PDF (1465KB)(4955)    收藏
    跨学科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高校教师胜任力是跨学科教育的基础和关键。以工科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梳理和问卷调查,确定跨学科教育视角下高校工科教师胜任力特征指标;运用德尔菲法,提出跨学科教育视角下高校工科教师胜任力的教学、实践、科研、环境行为四维度能力,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验证,构建跨学科教育视角下高校工科教师胜任力模型;以胜任力4个维度为标准,将成熟度划分为由低到高的初始级、成长级、基本胜任级、胜任级、卓越级5个等级,建立教师教学胜任力成熟度二维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27. 挥之不去的梦魇: 保罗·奥斯特《黑暗中的人》的创伤叙事
    魏婷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 (5): 116-120.  
    摘要762)      PDF (1401KB)(4944)    收藏
    保罗·奥斯特的《黑暗中的人》描述了“9·11”事件及伊拉克战争给一个普通美国家庭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聚焦创伤受害者自省意识下的叙述话语,力图呈现《黑暗中的人》在疗愈心灵创伤、参与集体记忆构建、倾注伦理关怀等方面所具有的参考借鉴意义。作品并不囿于再现“9·11” 创伤,而旨在“去 9·11 化”。然而主人公奥古斯特的叙事治疗机制并未成功治愈自身的心灵创伤,可见战争带来的心灵创伤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的烙印,难以抚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基于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匹配性 的产教融合政策研究
    李盼道1,王金金2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 (4): 60-70.  
    摘要1845)      PDF (1316KB)(4905)    收藏
    运用文献法和逻辑演绎法,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实际状况,指出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产教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路径。当前人才供需结构严重失衡,产业需求与高校供给之间不匹配,存在政府政策与评价体系不完善、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方式方法与教育发展目标相违背等问题,应从完善配套政策、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中国铁路迈向高速的初期努力和实践 (1978—1992)
    张宝运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3 (2): 36-45.  
    摘要640)      PDF (1184KB)(4893)    PDF(mobile) (1183KB)(21)    收藏
    提升铁路运行速度是一代代中国铁路人的重要目标追求。改革开放后,随着邓小平访日引发的“高铁旋风”,揭开国内铁路提速的序幕和起点。随着铁路运量和运能矛盾加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建高速铁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政府开始京沪高铁建设的前期筹备和科技攻关工作,并完成首条准高速铁路的立项建设,为迈向高速提供重要经验和技术积累,孕育了中国高铁发展成功的最初基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素质之“六要”
    李海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 (4): 24-29.  
    摘要8932)      PDF (1234KB)(4867)    PDF(mobile) (1233KB)(36)    收藏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六要”,即政治要强,做意识形态阵地的守护者,让思政课坚守政治性;情怀要深,拥有深厚的家国情怀,让思政课更有亲和力;思维要新,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让思政课更有思想性;视野要广,用广博的知识让思政课更有理论性;自律要严,坚持“四个统一”,让思政课更有感染力;人格要正,用闪光的人格魅力让思政课更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二战前后德国流亡电影人的文化活动及其影响——作为世界电影史研究的补充
    狄姆·伯格菲尔德(著)1,王立新(译)2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6 (6): 40-52.  
    摘要655)      PDF (1555KB)(4679)    收藏
    从1920年到二战结束前后,欧洲,尤其是从纳粹德国流亡的电影人对其所在国家电影工业的美学潮流、制片方式、专业培训,以及技术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但世界电影史研究中,由于对好莱坞影响的过分关注,使在这一领域其他流亡地电影人文化活动的关注,以及他们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诸方面的影响长期遭到忽视。本文试图描述导致这一情况的部分原因,并就这一时期英国电影工业不为人知的流亡电影人文化活动提出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观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貌合神离:英汉翻译“假朋友”现象例析
    文永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 (3): 126-129.  
    摘要1009)      PDF (1461KB)(4669)    收藏
    英汉语之间存在大量的伪对应结构,也就是“假朋友”结构。因其貌合神离的显著特点,很多译者陷入误区,错误地把两个语义不对等的结构对等起来,直接导致译文偏离原文。通过例证,从词、短语和句法结构三方面探讨英汉翻译中常见的“假朋友”结构,期待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对此类现象予以更多关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集体记忆的多元书写 ——明季野史笔记中的朱元璋形象建构
    李坚怀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6 (2): 85-92.  
    摘要543)      PDF (1537KB)(4628)    收藏
    明初以来,朱元璋形象塑造成了野史笔记书写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史学观局限,其时文人书写朱元璋既有历史实录,亦有动辄以天命来书写朱元璋的符瑞不经之说,其中的谀颂书写前代历史典籍中对英雄帝王的书写毫无二致。随着时代的演进,朱元璋形象在明中后期文人笔下更为丰富,忮刻残忍等反英雄形象的一面不断书写,反映出朱元璋集体记忆的褒贬取向呈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三线建设中重庆地区的工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王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 (4): 71-75.  
    摘要2164)      PDF (1097KB)(4618)    收藏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央为备战和调整工业布局,在三线地区开展的以国防工业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在“靠山、分散、隐蔽”布局方针下,重庆地区三线建设企业以沙坪坝、渝中、南岸、江北及九龙坡等五大主城区为中心,沿江呈梅花状散点分布,形成渝西北、渝中及渝东南三大分布区,布点过于集中,又过于分散。这种空间分布格局改变了重庆地区的工业布局,使重庆工业发展的重心由主城区逐步沿江拓展到江津、南川、綦江、永川、长寿等地。该工业布局形态推动北碚、长寿、涪陵、西彭等一批工业城镇兴起,使重庆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及其辐射圈由主城区沿江拓展,城市体系的地域结构均衡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中英博物馆网站简介英语文本的可读性研究
    王琳,石红燕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3 (4): 104-112.  
    摘要386)      PDF (1382KB)(4579)    PDF(mobile) (1381KB)(9)    收藏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缩影,博物馆网站是向外界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选取中国、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共72家博物馆网站的英文简介自建语料库,借助Coh-Metrix 3.0及R语言,从描述性变量、文本可读性主成分和易读度三个维度探究中英博物馆文本简介的可读性,对比中国博物馆翻译文本与英语国家博物馆原创文本之间的异同,挖掘造成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两语料库文本均倾向使用具体词汇和中等长度句子,文本都呈现出正式语体的特征,文本均有一定难度。对各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学意义检验并分析,发现中国博物馆文本译文在句子长度均匀分布程度上低于原创语言,而英语国家博物馆重视读者的参与感,注重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造成差异的原因有翻译策略欠妥、谋篇布局和思维模式的差异。最后提出三点建议,以期为中国博物馆简介文本的翻译及写作质量提升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航空公司运营效率研究文献综述
    杨省贵1,2,徐昶3,艾璇1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2 (2): 31-41.  
    摘要1268)      PDF (1283KB)(4571)    PDF(mobile) (1282KB)(33)    收藏
    在界定航空公司运营效率概念的基础上,从内容、方法及指标三个方面梳理和总结归纳航空公司运营效率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运输航空公司运营效率已有大量研究,但通用航空公司和航线运营效率研究较少;航空公司运营效率测算方法多样,但研究思路趋同,定性研究及与其他方面结合研究的成果很少;从对航空公司整体运营效率的测算,到对投入因素的关注,再向航线运营效率拓展,研究重点不断发生转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马克思对第一国际的历史作用
    张晓平,王冰倩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 (2): 1-4.  
    摘要2504)      PDF (1435KB)(4419)    收藏
    马克思作为创建第一国际的精神领袖,在第一国际存在的整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马克思作出的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帮助确立了第一国际的性质、章程和行动纲领;把握了第一国际的理论方向;帮助第一国际组织工人运动,其中最为瞩目的是巴黎公社革命运动;促成第一国际解散。马克思在第一国际史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关于唐代妇女的研究综述
    李盼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 (1): 35-44.  
    摘要1636)      PDF (1355KB)(4385)    收藏
    唐代妇女活跃于历史舞台,为唐代的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迈进,中华文化的复兴日渐影响了学术界对唐代历史的关注。近十年来,关于唐代妇女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产生了一系列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研究涉猎的范围日益广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整体研究、专题研究和其他研究三个部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论苏俄大国沙文主义的出现及原因
    李美荣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 (3): 86-89.  
    摘要2419)      PDF (1405KB)(4373)    收藏
    大国沙文主义思想的盛行是俄罗斯国家历史的一个传统特点,但学术界在关注这一现象时,多将研究的焦点专注于沙皇俄国和斯大林以后的苏联时期,忽视了列宁领导下的苏俄时期的大国沙文主义行动。列宁时期苏俄对波兰的战争和对外蒙的军事行动证明,在俄罗斯民族的整个发展阶段,其大国沙文主义从来没有中断,并分析认识其出现的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从无意识视角解读《魔戒》的本我、自我与超我
    鹿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 (3): 85-89.  
    摘要943)      PDF (1274KB)(4343)    收藏
    托尔金的《魔戒》是一部长篇史诗奇幻小说,不仅展示了一个浩浩荡荡的中土世界,也展现出一幅完整的人类心灵地图。在小说虚构的奇幻世界里,魔戒就像一块磁石,激发着人们对它的欲望和追逐。对于魔戒的追逐,就像是恋物癖的表现,这种对于“物”的追求激发了小说中人物的无意识行为。本文从无意识视角来解读《魔戒》人物的本我、自我与超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