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ASSANETT S,LEFEVERE A.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C].London:Pinter,1990:4. [2]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1):21-26. [3]李晶.翻译与意识形态:《水浒传》英译本不同书名成因探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46-49. [4]周鹏飞.近年来对《水浒传》沙博理译本的翻译研究综述[J].才智,2013(28):248-249. [5]李建秀.《水浒传》翻译文化资本的传播[D].广州:广东商学院,2013. [6]李娜.从后殖民主义视角看《水浒传》两译本的译者主体性[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4. [7]李菁,王烟朦.副文本视野下沙译《水浒传》的译者主体性解读[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81-86. [8]盛姗姗.译者主体性之《水浒传》两英译本比较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5. [9]徐婷婷.沙博理《新儿女英雄传》英译本译者主体性探析[J].外国语文,2017(3):104-110. [10]陈静.从操纵理论和译者主体性看“文革”语境中的外籍译者群[J].上海翻译,2017(4):31-33. [11]吕佳擂.译者的文化身份与翻译行为[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12]任东升,张静.试析沙博理的文化翻译观:以《我的父亲邓小平》英译本为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5-109. [13]刘玉娟.从沙博理的特殊文化身份透视其翻译思想[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14]任东升,高玉霞.翻译制度化与制度化翻译[J].中国翻译,2015(1):18-23. [15]任东升.国家翻译实践史书写的初步探索:国家翻译实践中的“外来译家”研究综述[J].上海翻译,2016(5):1-5. [16]任东升.从国家叙事视角看沙博理的翻译行为[J].外语研究,2017(2):12-17. [17]王晓燕.新中国(1949-1966)“红色”小说英译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18]方梦之,庄智象.中国翻译家研究当代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 [19]许钧.论翻译之选择[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1):62-69. [20]马士奎.文学输出和意识形态输出:“文革”时期毛泽东诗词的对外翻译[J].中国翻译,2006(6):17-23. [21]林煌天.中国翻译词典[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22]魏瑾.文化介入与翻译的文本行为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31. [23]任东升,张静.沙博理:中国当代翻译史上一位特殊翻译家[J].东方翻译,2011(4):44-52. [24]田文文.《中国文学》(英文版)(1951-1966)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09. [25]李晶.当代中国翻译考察:1966-1976[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6]沙博理.我的中国[M].宋蜀碧,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 [27]沙博理,妙龄.《水浒传》的英译[J].中国翻译,1984(2):29-32. [28]VENUTI 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hist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Routledge,2008. [29]芒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M].3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30]VENUTI L.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M].London:Routledge,1998. [31]VENUTI L.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M].London:Routledge,2004:66. [32]任东升.国家翻译实践史书写的初步探索:国家翻译实践中的“外来译家”研究综述[J].上海翻译,2016(5):1-5. [33]洪捷.五十年心血译中国:翻译大家沙博理先生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2(4):62-64. [34]钱春花,刘芳.翻译行为体系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1-115. [35]任东升.从国家翻译实践视角看沙博理翻译研究的价值[J].上海翻译,2015(4):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