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旅游学刊,2006(3):12-19. [2]张宏梅,陆林.国内旅游研究方法的初步分析[J].旅游学刊,2004(3):77-81. [3]粟路军,王亮.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市场特征研究:以长沙市周边乡村旅游为例[J].旅游学刊,2007(2):67-71. [4]王静.待开发乡村旅游地客源市场调研方法探索:以攀枝花市迤沙拉村为例[J].旅游学刊,2007(11):12-16. [5]姚娟,陈飙,田世政.少数民族地区游客乡村旅游质量感知研究:以新疆昌吉州杜氏农庄为例[J].旅游学刊,2008(11):75-81. [6]唐代剑,翟媛.乡村旅游选择行为的年龄分异研究[J].旅游学刊,2008(10):68-71. [7]吴巧红.后现代视角下的乡村旅游[J].旅游学刊,2014(8):7-9. [8]李创新.美丽乡村:乡村旅游2.0与美丽中国战略的关键[J].旅游学刊,2016(10):3-5. [9]杨永波,李同升.基于游客心理感知评价的西安乡村旅游地开发研究[J].旅游学刊,2007(11):32-37. [10]陶玉霞.乡村旅游需求机制与诉求异化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15(7):37-48. [11]李玉新,靳乐山.基于游客行为的乡村地区游憩价值研究:以北京市延庆县为例[J].旅游学刊,2016(7):76-84. [12]郭风华,王琨,张建立,等.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地形象认知:基于博客游记文本的分析[J].旅游学刊,2015(4):84-94. [13]葛学峰,武春友.乡村旅游偏好差异测量研究:基于离散选择模型[J].旅游学刊,2010(1):48-52. [14]谭家伦,汤幸芬,宋金平.乡村旅游游客生活压力知觉、休闲调适策略与健康之关系[J].旅游学刊,2010(2):66-71. [15]粟路军,黄福才.旅游者满意与旅游者忠诚的关系研究:观光旅游者与乡村旅游者比较分析[J].旅游学刊,2011(11):39-45. [16]陈志永,李乐京,梁玉华.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多维价值及完善建议:以贵州安顺天龙屯堡文化村为个案研究[J].旅游学刊,2007(7):40-46. [17]汪芳,郝小斐.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乡村旅游地社区参与状况评价:以北京市平谷区黄松峪乡雕窝村为例[J].旅游学刊,2008(8):52-57. [18]李星群.乡村旅游经营实体创业影响因素研究[J].旅游学刊,2008(1):19-25. [19]王秀红,杨桂华.上海、武汉、成都近郊型农家乐业主开业起始目标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7(4):36-42. [20]王秀红.上海、武汉、成都城市近郊农家乐家庭相关目标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8(4):77-81. [21]刘丹萍.乡村社区旅游业早期从业者研究:元阳梯田案例之启示[J].旅游学刊,2008(8):45-51. [22]龙良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旅游的动机研究:以中山市新伦村为例[J].旅游学刊,2012(2):37-42. [23]林宗贤,吕文博,吴荣华,等.乡村旅游创业动机的性别差异研究:以台湾为例[J].旅游学刊,2013(5):89-98. [24]郭华,甘巧林.乡村旅游社区居民社会排斥的多维度感知:江西婺源李坑村案例的质化研究[J].旅游学刊,2011(8):87-94. [25]杜宗斌,苏勤.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社区归属感的关系研究:以浙江安吉乡村旅游地为例[J].旅游学刊,2011(11):65-70. [26]杜宗斌,苏勤,姜辽.乡村旅游地居民社区归属感模型构建及应用:以浙江安吉为例[J].旅游学刊,2013(6):65-74. [27]王汝辉,吴涛,樊巧.基于扎根理论的三圣花乡旅游景区原住民生存感知研究[J].旅游学刊,2014(7):31-38. [28]贾衍菊,王德刚.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动态变化[J].旅游学刊,2015(5):65-73. [29]朱璇.新乡村经济精英在乡村旅游中的形成和作用机制研究:以虎跳峡徒步路线为例[J].旅游学刊,2012(6):73-78. [30]郭文.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轮流制模式及社区增权效能研究:云南香格里拉雨崩社区个案[J].旅游学刊,2010(3):76-83. [31]陈佳,杨新军,王子侨,等.乡村旅游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及影响机理:基于秦岭景区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J].旅游学刊,2015(3):64-75. [32]席建超,张楠.乡村旅游聚落农户生计模式演化研究:野三坡旅游区苟各庄村案例实证[J].旅游学刊,2016(7):65-75. [33]郭文,黄震方.乡村旅游开发背景下社区权能发展研究:基于对云南傣族园和雨崩社区两种典型案例的调查[J].旅游学刊,2011(12):83-92. [34]黄郁成,张国平,李金波.乡村旅游投资主体关系研究[J].旅游学刊,2007(6):75-79. [35]翁时秀,彭华.权力关系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以浙江省楠溪江芙蓉村为例[J].旅游学刊,2010(9):51-57. [36]古红梅.乡村旅游发展与构建农村居民利益分享机制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地区旅游业发展为例[J].旅游学刊,2012(1):26-30. [37]吴文智,张利平,邱扶东.古村镇旅游门票收费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江、浙、沪、皖四地案例研究[J].旅游学刊,2013(8):34-41. [38]尤海涛.乡村旅游利益之殇与本源回归[J].旅游学刊,2014(12):10-12. [39]王翔宇,翁时秀,彭华.旅游地乡村社区居民利益诉求归类与差异化表达:以广东南昆山核心景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5(5):45-54. [40]王维艳.乡村社区参与景区利益分配的法理逻辑及实现路径:基于现行法律制度框架视角[J].旅游学刊,2015(8):44-52. [41]丰向红.竞争与(不)平等:湖南凤凰苗寨游家庭餐馆的个案研究[J].旅游学刊,2016(3):26-34. [42]尹占娥,殷杰,许世远.上海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J].旅游学刊,2007(8):59-63. [43]何景明.边远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省思: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中心的考察[J].旅游学刊,2010(2):59-65. [44]张春晖,白凯.乡村旅游地品牌个性与游客忠诚:以场所依赖为中介变量[J].旅游学刊,2011(2):49-57. [45]王铁,张宪玉.基于概率模型的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开发决策路径研究[J].旅游学刊,2009(11):30-35. [46]王德刚.文化自信、利益均衡是确立乡村旅游伦理关系的基础[J].旅游学刊,2014(11):9-11. [47]张环宙,周永广,魏蕙雅,等.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浙江浦江仙华山村为例[J].旅游学刊,2008(2):65-71. [48]周春发.乡村旅游地居民的日常抵抗:以徽村拆建房风波为例[J].旅游学刊,2012(2):32-36. [49]廖慧怡.基于《里山倡议》的乡村旅游发展途径初探:以台湾桃园地区对乡村旅游转型的需求为例[J].旅游学刊,2014(6):76-86. [50]王林.乡村旅游社区文化遗产的精英治理:以广西龙脊梯田平安寨村委会选举为例[J].旅游学刊,2009(5):67-71. [51]曹国新.从极性思维到多元互动:乡村旅游规划模式的变迁[J].旅游学刊,2008(7):8-9. [52]张捷,钟士恩,卢韶婧.旅游规划中的共性与多样性博弈:乡村旅游规划规范及示范的若干思考[J].旅游学刊,2014(6):10-11. [53]胡敏.我国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和转型:兼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升级[J].旅游学刊,2009(2):70-74. [54]曹兴平.文化绘图:文化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及实践的新途径[J].旅游学刊,2012(12):67-73. [55]周建明,蔡晓霞,宋涛.试论我国乡村旅游标准化发展历程及体系架构[J].旅游学刊,2011(2):58-64. [56]冯娴慧,戴光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保护研究[J].旅游学刊,2012(8):104-111. [57]戴林琳.乡村节事的发展态势及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2013(6):10-11. [58]袁中许.乡村旅游业与大农业耦合的动力效应及发展趋向[J].旅游学刊,2013(5):80-88. [59]胡敏.乡村民宿经营管理核心资源分析[J].旅游学刊,2007(9):64-69. [60]赵黎明.发展乡村旅游 改善农村民生[J].旅游学刊,2010(9):8-9. [61]唐健雄.乡村旅游的民生效应探讨[J].旅游学刊,2010(9):6-7. [62]杨兴柱.基于城乡统筹的乡村旅游地人居环境建设[J].旅游学刊,2011(11):9-10. [63]汪宇明.推进城乡统筹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J].旅游学刊,2011(10):6-8. [64]杨振之.城乡统筹下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J].旅游学刊,2011(10):10-11. [65]程遂营.城乡统筹与我国旅游:现实需求与必然趋势[J].旅游学刊,2011(11):6-7. [66]何景明.城乡统筹背景下旅游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2011(11):7-8. [67]宋子千.以动态的眼光来看待乡村旅游的发展[J].旅游学刊,2011(11):8-9. [68]黄郁成.乡村旅游开发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J].旅游学刊,2011(12):12-13. [69]安金明.旅游下乡:城乡统筹与旅游发展的现实选择[J].旅游学刊,2011(12):7-8. [70]郑群明.城乡统筹发展应重视乡村旅游的作用[J].旅游学刊,2011(12):11-12. [71]杨阿莉.从产业融合视角认识乡村旅游的优化升级[J].旅游学刊,2011(4):9-11. [72]马波.乡村的力量 乡民的立场[J].旅游学刊,2011(10):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