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葛厚伟. 基于语料库的《纽约时报》 涉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话语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6): 108-116. |
[2] |
陈曦. 国际元话语研究的多样化发展[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2): 98-106. |
[3] |
李庆明,吴华. 费氏三维分析模型视角下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以《纽约时报》官方网站关于中国反腐报道为例[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3): 126-132. |
[4] |
刘小燕. 历年《政府工作报告》话语中的社会变迁[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3): 143-150. |
[5] |
章强1 ,殷明2. 学习与创新:中国话语体系在国际航运业中的构建[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1): 55-63. |
[6] |
孙丙堂,曹冰露. 安吉拉·卡特《染血之室》中新女性的诞生[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6): 101-104. |
[7] |
曲洪波,乌文超.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网络话语权的影响探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5): 25-28. |
[8] |
黄沭云. 《纽约时报》灾难报道中引述话语分析 ——以“东方之星”客轮沉没事件为例[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5): 125-130. |
[9] |
章柏成. 中国大学机构身份的话语建构[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4): 123-129. |
[10] |
曹瑞刚. 女大学生网络媒介接触与依赖行为研究 ——基于重庆市两所高校的调查[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2): 105-109. |
[11] |
张雪真,刘淑兰. 网络话语权语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2): 110-114. |
[12] |
杨宗友. 运动热情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正向情绪的中介效果[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1): 44-49. |
[13] |
徐珊. 传播学视角下的虚假语用预设在演讲中的功能解析 ——以TED演讲为例[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1): 141-144. |
[14] |
陈曦. 中西方新闻报道中的元话语对比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6(4): 115-123. |
[15] |
李蒙蒙,杨一铎. 新丝路时代西部文学话语权的建构[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5): 78-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