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谢世坚,韦冬梅. 动物隐喻与《维纳斯与阿多尼斯》的语篇连贯[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1): 99-104. |
[2] |
顾毅,孙婧. 目的论连贯原则关照下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 ——以书法审美中的劲字词组为例[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4): 102-107. |
[3] |
陈振龙. 近30多年国内衔接研究发展[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4): 138-141. |
[4] |
李红宇. 文化语境与翻译连贯[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5): 137-140. |
[5] |
王玮. 论英文写作中语篇意识的培养[J]. , 2008, 8(02): 118-118. |
[6] |
江英 张磷. 词汇衔接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J]. , 2007, 7(05): 124-124. |
[7] |
董秀燕 赵翠玲. 研究生与本科生德育衔接问题刍议[J]. , 2007, 7(05): 108-108. |
[8] |
季宇绮. 语篇衔接与英汉互译[J]. , 2007, 7(05): 115-115. |
[9] |
张倩 牛国辉. 从文化差异层面审视英汉写作差别与英语写作教学[J]. , 2006, 6(01): 131-131. |
[10] |
胡胜高. 论汉语思维模式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制约[J]. , 2005, 5(04): 129-129. |
[11] |
曾文华. 标点符号的衔接性及其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J]. , 2005, 5(01): 120-120. |
[12] |
王蓉. 论中西思维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句法结构的影响[J]. , 2004, 4(01): 109-109. |
[13] |
梁喜 乔乐中 等. 试论重庆市主城交通规划与经济建设的相互衔接[J]. , 2003, 3(01): 30-30. |
[14] |
魏道升 张智洪. 搭接网络计划在公路和桥梁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 , 2001, 1(03): 48-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