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文强.魏晋南北朝佛教文学之差异性[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3):9-12. [2]李大伟.佛音绕梁的六朝文学[D].济南:山东大学,2009:235. [3]李红梅.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侵润下中国诗歌的变革[J].潍坊学院学报,2007(1):74-78. [4]胡克夫.魏晋南北朝僧诗的历史文化价值[J].河北学刊,2007(5):128-132. [5]王小盾,金溪.经呗新声与永明时期的诗歌变革[J].文学遗产,2007(6):25-38. [6]李立文.魏晋南北朝佛教小说的范型:以《幽明录》为例[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11):28-31. [7]李大伟,薛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蓬莱仙话与佛教志怪[J].东岳论丛,2009(2):156-158. [8]袁武.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叙述者[J].贵阳学院学报,2015(5):73. [9]金官布.佛教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冥界观念的影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18-121. [10]婧,白露.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音乐初探[J].黄河之声,2014(17):80-81. [11]熊江宁.佛法初来: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65-69. [12]段文.魏晋南北朝佛教音乐中的转读与唱导[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50-89. [13]郑琳.论魏晋佛教音乐的华化[J].江西社会科学,2011(2):233-237. [14]侯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音乐特征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37. [15]曹晓卿.古青州北朝佛教造像中的飞天伎乐用乐研究[J].中国音乐,2015(1):70-77. [16]秦旭,韩启超,钱慧,等.六朝音乐文化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484-503. [17]林国胜,张君.江南地区魏晋南北朝石窟造像研究与3D复原[J].艺术研究,2013(5):8-11. [18]王雅茹.试论北齐青州佛教造像的审美风格[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2:1-46. [19]梁新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美术对当时绘画与雕塑的影响[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9(1):106-108. [20]董阳.魏晋南北朝佛教雕塑造型特点[J].雕塑,2013(11):62-63. [21]胥巍.佛教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审美观的影响[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50-51. [22]张晶莹.魏晋南北朝的中国佛教及其佛像雕塑艺术[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22. [23]王笃生.略谈我国传统佛像风格的演变[J].浙江工艺美术,2009(12):13-15. [24]陈秀娟,侯巍巍.变革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装饰画[J].大众文艺,2012(12):60-61. [25]王霞.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壁画题材的演变看佛教美术的本土化过程[J].大众文艺,2010(19):97-98. [26]臧绮.论魏晋南北朝的美术[J].大众文艺,2014(12):53. [27]华传斌.浅谈南朝画家在佛教绘画艺术中的本土化意义[J].工业设计,2016(8):117-150. [28]王鹏.浅谈魏晋南北朝石窟壁画的装饰性[J].美与时代,2011(7):62-64. [29]李谋超.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审美风格初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15. [30]刘晶晶.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佛教石窟的艺术特色[J].大众文艺,2015(7):92. [31]王江鹏.魏晋南北朝墓葬图像与佛教图像之关系探讨[J].西北美术,2014(2):88-90. [32]王莹,秦涑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石窟壁画对早期青绿山水画的影响[J].艺术探索,2015(2):14-15. [33]田学军,史爱民.中国文化强国反思:文化推广现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2-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