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松年.加快法治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中国法学,2014(6):40-56. [2]姜明安.改革、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4):47-54. [3]莫纪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法治化[J].法学杂志,2014(4):21-28. [4]郑慧.论法治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意义与价值[J].社会科学研究,2015(2):1-5. [5]于丽芬,戴艳军.论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规范法律意识”[J].社会主义研究,2015(6):60-66. [6]梁平.基层治理的践行困境及法治路径[J].山东社会科学,2016(10):71-76. [7]谢晓娟,金国峰.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的路径分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8):142-148. [8]吴汉东.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法治化问题研究[J].法学评论,2015(5):1-9. [9]郑言,李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2):5-12. [10]王浦劬.全面准确深入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1):4-18. [11]燕继荣.现代国家治理与制度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14(5):58-63. [12]李景鹏.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个现代化”之后的第五个“现代化”[J].天津社会科学,2014(2):57-62. [13]俞可平.中共的干部教育与国家治理[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4(3):5-11. [14]许耀桐.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论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4):17-22. [15]薛澜.顶层设计与泥泞前行: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J].公共管理学报,2014(4):1-6. [16]李放.现代国家制度建设: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9-35. [17]刘家义.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审计:制度保障与实践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5(9):64-83. [18]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2):24-28. [19]范逢春,尤佳.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念、制度与过程的三维重构[J].河南社会科学,2015(1):23-28. [20]张康之.现代社会治理中的权力依赖及其终结[J].河南社会科学,2015(1):16-22. [21]柴振国,赵新潮.社会治理视角下的社会组织法制建设[J].河北法学,2015(4):29-42. [22]贾玉娇.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现代国家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4):99-107. [23]关爽,郁建兴.国家治理体系下的社会治理:发展、挑战与改革[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3):67-73. [24]李忠汉,刘普.“国家—社会”关系理论视野下社会治理的建构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3):107-114. [25]龙献忠,谢彦欣.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概念比较、要素定位与路径选择[J].河南社会科学,2015(6):28-32. [26]任丙强.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及其路径选择[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6(1):25-30. [27]唐亚林.国家治理在中国的登场及其方法论价值[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28-137. [28]辛向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三个基本问题[J].理论探讨,2014(2):27-31. [29]张贤明.以完善和发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政治学研究,2014(2):7-10. [30]杜飞进.中国现代化的一个全新维度: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社会科学研究,2014(5):37-53. [31]李良栋,汪洋.再论中国式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2):82-88. [32]肖光荣.论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科学性[J].湖湘论坛,2015(3):20-26. [33]张雷声.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中国智慧[J].教学与研究,2016(11):5-12. [34]刘俊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制度比较优势研究[J].理论探讨,2019(6):17-22. [35]陈金钊.缘何以法治方式提升国家治理能力[J].山东社会科学,2014(7):19-27. [36]朴勤.法治、国家与治理能力[J].科学社会主义,2014(6):14-18. [37]唐兴军,齐卫平.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的政府职能转变[J].晋阳学刊,2015(2):118-124. [38]王浦劬,汤彬.论国家治理能力生产机制的三重维度[J].学术月刊,2019(4):65-72. [39]肖贵清,田桥.政党治理引领国家治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逻辑理路[J].山东社会科学,2017(7):5-12. [40]高小平.借助大数据科技力量寻求国家治理变革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5(10):14. [41]郭建锦,郭建平.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5(6):73-76. [42]梁芷铭.大数据治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34-41. [43]李江静.大数据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及其提升路径[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4):44-50. [44]李晓夏,赵秀凤.人工智能时代的“政府生态”治理现代化[J].电子政务,2019(10):89-98. [45]唐皇凤.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20-26. [46]李拓.制度执行力是治理现代化的关键[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6):91-95. [47]于建嵘.国家治理能力与地方治理的困境[J].东南学术,2014(6):67-71. [48]李轲.现代化进程中地方治理能力框架建构[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37-143. [49]周凯.社会动员与国家治理:基于国家能力的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6(2):51-57. [50]黄金辉.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新举措及其成效: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视角[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94-102. [51]刘海军,王平.社会公正:新时代国家治理的特征与进路[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4):3-12. [52]李瑞昌.机构改革的逻辑:从政府自身建设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78-83. [53]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