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潇斌. 大学生村官在闽南侨乡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 ——以邓小平“人才论”为基点[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3): 1-4. |
[2] |
林雄辉. 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科学内涵[J]. , 2008, 8(06): 7-7. |
[3] |
张素琼. 对邓小平改善社会风气的思想探析[J]. , 2008, 8(05): 21-21. |
[4] |
饶志华. 论邓小平理论社会化的前提及途径[J]. , 2007, 7(06): 8-8. |
[5] |
郭瑞敏. 邓小平新时期刑事政策思想论析[J]. , 2007, 7(01): 8-8. |
[6] |
潘洪伟 焦凤英. 论毛泽东、邓小平的“四化”观[J]. , 2006, 6(01): 1-1. |
[7] |
王滔韬. 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跨越“卡夫丁峡谷”[J]. , 2005, 5(02): 5-5. |
[8] |
邢家强. 邓小平对党的民主集中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 , 2005, 5(02): 8-8. |
[9] |
吴现波 李卿. 邓小平发展主体思想及其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启示[J]. , 2005, 5(01): 7-7. |
[10] |
陈月霄. 再学邓小平教育思想 推进高校教学改革[J]. , 2005, 5(01): 106-106. |
[11] |
戴小江. “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 2003, 3(03): 83-83. |
[12] |
朱培麟. 从实际出发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J]. , 2003, 3(01): 4-4. |
[13] |
魏大明. 从体系中看坚持[J]. , 2002, 2(02): 6-6. |
[14] |
吴成国 姜尔岚. 略论邓小平的教育思想[J]. , 2001, 1(06): 15-15. |
[15] |
任海涛 吴剑 周志祥. 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J]. , 2001, 1(06): 5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