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袁国荣. 汉语学术专著“他序”语类成分的认知语用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4): 123-132. |
[2] |
刘存伟1,2. 认知语法视域下的英语中动句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2): 123-130. |
[3] |
孙红元,汪敏飞. “反腐倡廉”系列公益广告的多模态隐喻框架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5): 133-136. |
[4] |
张之材. 2006—2016年国内认知诗学研究 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5): 137-142. |
[5] |
李庆明,同婷婷. 认知图式理论视角下的旅游资料翻译[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6): 135-139. |
[6] |
张波,刘利才. 论心理认知视域下的公民法治观念培养[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4): 53-56. |
[7] |
谢毅. 基于自强化功能的认知模型研究与人才培养[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3): 98-101. |
[8] |
王小平,梁燕华. 多模态宣传语篇的认知机制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3): 130-135. |
[9] |
唐汉谷,李金妹.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中动物意象解析 ——基于图形—背景的理论视角[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1): 83-85. |
[10] |
魏海波. 译者创造性:认知活动中的模仿与转换[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1): 140-144. |
[11] |
王红玲,魏小陆. 语篇视角与指称歧义解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4): 126-128. |
[12] |
马辰庭,袁一平. 隐喻和转喻的交叉互动 ——隐转喻理论视角下的英语“愤怒”习语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3): 139-144. |
[13] |
魏小陆,王红玲. 隐喻指称的认知语用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2): 121-124. |
[14] |
郭艳红. “谅+NP+VP”构式的多维考察[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2): 141-144. |
[15] |
李木柳. 基于认知基模理论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受众信息接受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1):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