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德明.流散族群的身份建构:当代加勒比英语文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7. [2]谭惠娟.创新·融合·超越:拉尔夫·埃里森文学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7. [3]姚本标,黄纤茜.埃里森《看不见的人》的城市景观[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1-45. [4]YOUNG R J C. White mythologies,writing history and the West[M].London Routledge,2004:38. [5]张立新.美国文学与文化中“白色”的象征意义[J].外国文学评论,2002(1):114-120. [6]艾里森.看不见的人[M].任绍曾,等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 [7]贝尔.非洲裔美国黑人小说及其传统[M].刘捷,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254. [8]埃里森.六月庆典[M].谭惠娟,余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9]许炜,徐天戍.从飞散视角解读《看不见的人》之语言混杂性[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94-97. [10]BOIS D W E B.The souls of black souls[D].New York:Penguin US,2012:9. [11]盖茨.有色人民[M].王家湘,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