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虹.见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十年之约”[N].中国水运报,2020-09-13(1). [2]童孟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未来发展思考[J].中国港口,2021,36(1):27-32. [3]王丹,彭颖,柴慧,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标评估及未来方向[J].科学发展,2020,13(5):40-52. [4]戴华.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思考[J].中国港口,2018,33(12):28-31. [5]章强,王学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内涵演变研究:基于官方规范性文件的文本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1):18-23. [6]马硕.什么是国际航运中心[J].水运管理,2010,32(7):1-5. [7]茅伯科.国际航运中心的代际划分[J].水运管理,2010,32(11):6-8. [8]王学锋,陈扬,金琳,等.国际航运中心的变迁与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史料的案例分析[J].科学发展,2013,6(6):28-43. [9]黄有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再认识[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9,31(2):1-5. [10]陈扬,王学锋.基于产业链的国际航运产业再认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现代管理科学,2014,33(6):18-20. [11]覃剑,葛志专.成长型国际航运中心航运产业选择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8,27(2):85-94. [12]於世成,郏丙贵.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问题研究[J].海大法律评论,2010,5(00):225-254. [13]郭敏辉,蔡存强.基于资源位理论的国际航运中心合作竞争模型[J].中国航海,2011,34(4):115-118. [14]林源民.国际航运中心之我见[J].水运管理,2013,35(10):1-10. [15]何传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评价研究[J].交通与港航,2018,5(2):81-84. [16]王启凤,钟坚,汪行东.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治理模式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20,38(6):64-70. [17]林锋.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上海城市发展[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18]李辉民.航运中心在国际物流中的地位与作用[J].集装箱化,2008,19(5):29-32. [19]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向海而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亲历者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20]楚耘.新基建与物流[J].中国储运,2020,31(5):12. [21]宋炳良.科学发展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J].中国航海,2008,44(1):15-19. [22]张戎,黄科.集装箱港口集疏运体系影响因素通径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1):57-62. [23]上海统计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统计手册:2020年第四期[R].上海,2020. [24]黄有方.加快发展港口物流 大力提升服务能级:连云港发展港口现代物流的若干思考[J].港口经济,2007,8(11):15-17. [25]陈继红,徐祥铭,蒙健,等.沿海城市港口物流综合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与应用[J].上海管理科学,2014,36(1):24-30. [26]贾大山.指标引领标杆示范 推进世界一流港口建设[N].中国交通报,2020-03-03(8). [27]章强,马彦勇,王学锋.港口治理模式研究:一个基于多元主体互动的新分析框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33(6):1-8. [28]杜麒栋.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背景下上海港的定位问题[J].交通与港航,2014,1(2):55-57. 〖J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