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罗天1,吴彤2. 基于语料库的译文显性情感变化研究 ——以《扬子前线》翻译为例[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1): 82-88. |
[2] |
李红秀. 网络小说的传统文化之美 ——《后宫·甄执纷吆焯轿霆お[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2): 90-99. |
[3] |
郑金海. 语义模糊·语用模糊·模糊修辞及其与语境的关系[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1): 117-121. |
[4] |
谢世坚,郎茹娟.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眼睛”意象的修辞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3): 151-156. |
[5] |
季明霞. 2016年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综述[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2): 125-133. |
[6] |
于涛1,唐美华1,2. 汉语小说中的词汇特征对比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4): 117-122. |
[7] |
林兵. 2015年中美英三国领导人 祝酒辞文本的类型修辞批评[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6(3): 123-127. |
[8] |
周勤. 《通鉴》胡注专业词汇对辞书编纂和修订的价值[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3): 66-69. |
[9] |
夏慧言,郑希. 十五年来我国二语词汇习得研究述评[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3): 121-124. |
[10] |
谭兴. 从《三国演义》两译本看古典小说 回目修辞格的翻译策略[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2): 133-136. |
[11] |
李昌英,姜喜咏.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生态学意蕴及其现代启示[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5): 1-4. |
[12] |
谢春辉,谢世坚. 近二十年来国内莎剧修辞研究综述[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5): 78-81. |
[13] |
郭艳红. “谅+NP+VP”构式的多维考察[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2): 141-144. |
[14] |
郑定明.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发展实证研究[J]. , 2009, 9(03): 138-138. |
[15] |
陈素琴. 汉语中颜色词的反义关系构成及特点[J]. , 2009, 9(03): 95-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