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2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6-29
    上一期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政治文明的 生成逻辑与价值意蕴
    施丽红,王鑫竹
    2024, 24(4):  1-8. 
    摘要 ( )   PDF (1247KB) ( )   PDF(mobile) (1246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政治文明的生成逻辑及其价值,需要全面、准确把握这一概念的理论内核,彰显政治文明的可能性、现实性、发展性和开放性。对政治文明的剖析可以从三重维度的辩证视域中审视:从理论溯源与生成脉络出发把握政治文明“由何而来”,从科学内涵与核心要义出发考察政治文明“以何而成”,从价值意蕴与文明超越出发探析政治文明“意旨何在”。
    “过滤气泡”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与应对
    汪金英,李宜申
    2024, 24(4):  9-17. 
    摘要 ( )   PDF (1164KB) ( )   PDF(mobile) (116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媒体时代,算法推荐技术虽提高了信息传播的精度和准度,成为信息配置的主要方式,但在资本逐利观念影响下,其利用受众价值导向衍生出以信息个性化为主要特征的“过滤气泡”现象。“过滤气泡”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中的传播力、影响力、凝聚力和引领力,为提升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带来挑战。为此,需强化主流意识形态驾驭算法的能力,提高公众在网络平台的媒介素养,健全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风险防范机制,构建理想的主流意识形态环境。
    “一核多元”: 新时代中国公共治理主体的结构分析
    李袁
    2024, 24(4):  18-27. 
    摘要 ( )   PDF (1190KB) ( )   PDF(mobile) (118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共治理主体的多元结构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社会应合理安排多元化的治理主体结构,打造多元结构关系的模型并实践应用。我国的公共治理结构建构以主体释放和多元治理为价值导向,聚焦新时代我国公共治理多元主体建构、多元主体间的结构关系、“一核多元”主体结构的效能,并以社区多元主体治理结构为例分析我国“一核多元”主体结构,凸显“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体系。“一核多元”共治型主体结构是新时代中国公共治理多元主体方面的重大创新,呈现治理主体“一核多元”的多元化“中国方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且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治理实践。
    公平责任司法适用的现实困境与规则重构
    黎平,郭燕如1,程建宇2
    2024, 24(4):  28-36. 
    摘要 ( )   PDF (1174KB) ( )   PDF(mobile) (117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民法通则》第132条到《侵权责任法》第24条,再到《民法典》第1186条,《民法典》第1186条把“根据实际情况”的表述修改为“依照法律的规定”,公平责任历经从一般条款到引致规定的立法嬗变。从公平责任司法适用的实证分析可知,《民法典》第1186条仍然面临司法适用的现实困境。未来应该对公平责任适用规则进行体系化重构:从《民法典》第1186条的立法目的出发,明确适用条件;采取限缩解释,明确《民法典》第182条(紧急避险)、第183条(见义勇为)、第1190条(暂时失去意识)、第1192条(提供劳务)和第1254条(高空抛物),即所谓“依照法律的规定”的主要情形;同时,还应当为公平责任适用规则留下弹性解释空间,从而使公平责任的司法适用问题得以纾解。
    人文交通
    工程师精神:内核、时代内涵与新特征
    刘可,黄敏
    2024, 24(4):  37-43. 
    摘要 ( )   PDF (1165KB) ( )   PDF(mobile) (1164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承和发扬工程师精神是培养卓越工程师队伍的重要内容。基于布鲁内尔、特尔福德、赵祖康、薛卓斌、郑皆连等卓越工程师的工程实践,分析他们在一系列卓绝的工程活动中蕴含的意志信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等精神内核,提出工程师精神的当代内涵,即恪守工程师要义、履行工程师职责、体现工程师价值、关注社会效益,并揭示工程师精神的新特征,以期加强工程师精神的形塑。
    明清封舟的航行动力风险及使团预防措施
    汪祥胜,张忻昀
    2024, 24(4):  44-53. 
    摘要 ( )   PDF (1240KB) ( )   PDF(mobile) (123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明清时期,中琉交往频繁,册封琉球使团作为中方构设的官方渠道,数十次横渡东海、互通往来。中琉航路自然环境复杂,使团出行既有海氛未靖之险,更有惊涛骇浪、船破人危之虞。为应对封舟航行中自然动力带来的风险,使团采取提升封舟性能、改进航海技术、遴选贤才能士、储备应急物资等措施预防。在保障航海安全的同时,这些预防措施也对琉球的造船航海技术、文化、农业产生积极影响,推进中琉两国宗藩关系的发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成渝城市群智慧化治理
    马庆禄,张丽,王欣宇
    2024, 24(4):  54-62. 
    摘要 ( )   PDF (1170KB) ( )   PDF(mobile) (116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成因复杂、种类多样、影响广泛等特点给城市群治理建设带来挑战。为解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缺少行之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应急机制、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信息管理存在疏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纵向链条过长、城市群社区智治水平有待提升、城市交通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不足等问题,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急管理联动指挥机制,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智慧化,构建成渝一体化智慧城市政务系统,提高智慧城市群社区智治水平,实现基于新技术的智慧化交通治理等,从而不断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经济管理
    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碳排放 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
    卞淑贤,刘伟,熊姿
    2024, 24(4):  63-72. 
    摘要 ( )   PDF (1196KB) ( )   PDF(mobile) (119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考察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运用Kaya模型和LMDI分解方法,定量分析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影响。考察期间,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碳排放量总体呈现曲折上升趋势;11个省(市)制造业碳排放量差异较大,处于低值区、较低值区的省(市)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处于较高值区、高值区的省(市)数量呈现上升趋势;驱动因素分解发现制造业经济水平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能源碳密度因素和劳动力规模因素对碳排放增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制造业能耗强度因素是碳减排的主要驱动因素。基于此,提出碳减排建议。
    财政补贴、异质性与企业绩效的门槛效应 ——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谢卫华,王闽
    2024, 24(4):  73-85. 
    摘要 ( )   PDF (1208KB) ( )   PDF(mobile) (120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不同产权、规模、地域、行业等特征下财政补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采用A股上市公司2010—2021年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方法,探讨异质性特征下财政补贴与企业绩效的门槛特征以及变量间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财政补贴与企业绩效具有单一门槛效应,超过门槛估计值能够促进企业绩效提升。从异质性特征分析,财政补贴在非国有企业的边际效应显著高于国有企业,规模较大企业在门槛估计值两侧边际效应递减,经济发达地区和符合国家产业布局行业内的上市公司具有单一门槛效应。提出发挥财政补贴规模效应、缩小补贴主体差异、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加强财政补贴资金监管等研究启示。
    历史文化
    楚庄王滑汭会盟新探
    陈凯1,陈恩虎2
    2024, 24(4):  86-92. 
    摘要 ( )   PDF (1230KB) ( )   PDF(mobile) (122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元前601年楚庄王东下滑汭,会盟吴、越两国君主,确立楚国对于吴、越两国的霸权。楚庄王在会盟滑汭之前曾经指示沈尹孙叔敖开凿巢肥运河,打通淮巢航道,为其乘舟东下巢湖流域会晤吴、越两国君主做好准备。此次会盟所在地滑汭位于巢湖流域,具体地望是在古濡须水受水口处,即今巢湖市区至含山县东关之间的滨河地带。
    基于叙事设计的皖南红色文创产品设计
    姚砚
    2024, 24(4):  93-100. 
    摘要 ( )   PDF (1157KB) ( )   PDF(mobile) (115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创产品作为媒介在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产品叙事体验的关注也日益重要。以皖南红色文化元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文献和具体的设计实践,探讨叙事设计融入红色文创产品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皖南红色文创产品叙事设计模型。从设定叙事主题、优选形式要素、设置叙述情境三个角度出发,总结皖南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即紧扣皖南文化特色、巧用形式叙述故事、定位人群设置情境。叙事设计方法使皖南红色文创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具备更加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市场优势,是促进皖南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语言学研究
    国内外转喻研究现状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王兴龙1,陈蕊蕊2
    2024, 24(4):  101-110. 
    摘要 ( )   PDF (1201KB) ( )   PDF(mobile) (120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CiteSpace对2000—2020年间WOS和CNKI数据库中的转喻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国内外转喻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内外转喻研究深入发展,但国内转喻研究成果的国际发文影响力还有待提高;多数学者更倾向于独立研究,学术交流与合作较少;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均涉及转喻的本体研究、转喻与隐喻的关系及转喻在不同语言层面的应用。国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更广泛,且采用多样的实证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热点的演进趋势不完全同步。另外,国外前沿研究话题较为多元,而国内前沿话题相对单一。总之,转喻研究虽已取得巨大成就,但仍存在诸多研究空间,需要国内外学者继续深入探讨、挖掘。
    汉语儿童wh-词“谁”的习得规律研究
    何洪霞1,2
    2024, 24(4):  111-120. 
    摘要 ( )   PDF (1223KB) ( )   PDF(mobile) (122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个案追踪法调查汉语儿童wh-词“谁”的历时习得情况。汉语儿童wh-词“谁”疑问用法习得时间早于非疑问用法,“谁”习得顺序为疑问(1;04)→虚指(2;04)→全指(2;06)→反问(3;01)。汉语儿童wh-词“谁”疑问用法使用频次高于非疑问用法,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为疑问>全指>反问>虚指。“谁-虚指”习得时间与使用频次并不匹配,其特点为“习得早,使用少”;“谁-全指”内部分项中的“多项wh-词”习得时间与使用频次同样存在不匹配现象,具体表现为“习得晚,使用多”。无论是疑问用法还是非疑问用法,“谁”所占句法位置的习得时间与使用频次均表现为主语位→宾语位→定语位的扩散特征。语言标记性、可及性等级、任务复杂度及学习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是造成上述习得表现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