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寅春.中国首倡马克思主义的地理学学术团体:中华地学会[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2,33(1). [2]李长傅.转形期的地理学浅释[J].地学季刊,1936,2(4). [3]李长傅.科学的地理学之新转向[J].地学季刊,1935,2(3). [4]楚图南.人文地理学之发达及其流派[J].地学季刊,1935,2(1). [5]发刊词[J].地学季刊,1932,1(1):2. [6]魏特夫.中国农地的灌溉问题[J].盛叙功,译.地学季刊,1935,2(2). [7]李长傅.方序[M]//转形期的地理学.上海:三五书房,1935:2. [8]李长傅.周序[M]//转形期的地理学.上海:三五书房,1935:1-2. [9]李长傅.自序[M]//转形期的地理学.上海:三五书房,1935:1. [10]魏特夫.中国的治水事业与水利工事[J].盛叙功,译.地学季刊,1936,2(4). [11]李长傅.自然环境之真义[J].地学季刊,1936,2(4). [12]楚图南.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凡[J].地学季刊,1935,2(3):58. [13]李长傅.地理学研究的新阶段[J].地学季刊,1935,2(1). [14]吴亮平.辩证唯物论与唯物史观[M].上海:心弦书店,1932:56. [15]张如心.辩证法与唯物论[M].上海:光华书局,1932:2. [16]李长傅.转形期的地理学[M].上海:三五书房,1935. [17]李达.社会学大纲[M].上海:笔耕书店,1938:388. [18]德里克.革命与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起源:1919-1937[M].翁贺凯,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