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2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20
    上一期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现状及展望
    周石其,周小红,张雪
    2024, 24(1):  1-8. 
    摘要 ( )   PDF (1361KB) ( )   PDF(mobile) (1361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代代共产党人创造了许多伟大精神,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一命题提出后,许多学者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建逻辑理路、核心理念、时代价值、赓续传承、同伟大建党精神的关系进行研究,呈现研究内容的多样性、研究范围的广阔性、研究脉络的系统性等特点。未来研究需要坚持精神谱系理论基础研究、坚持结合“两个结合”研究、坚持传承路径创新研究、坚持比较研究与交叉学科研究,使这一研究迈向新台阶。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发展的三重进路
    金梦兰,于雪
    2024, 24(1):  9-18. 
    摘要 ( )   PDF (1222KB) ( )   PDF(mobile) (122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对全球生态危机,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各国开展生态治理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要求。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指导,在现实层面剖析生态危机根源,回应文明进步的现实要求;在理论层面融合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的精华,创新人类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实践层面不断拓展生态治理视野,完善中国生态治理的制度化建设,并为建构全球生态文明治理体系提供中国方案。其认识视野提升到世界历史的高度,发展进路拓展到世界文明的广度。
    马克思的社会关系概念及其现实意义
    章道德
    2024, 24(1):  19-26. 
    摘要 ( )   PDF (1211KB) ( )   PDF(mobile) (121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关系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在马克思的不同时期,社会关系概念具有不同的界定,但从思想逻辑来看,社会关系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生产过程中人们所结成的关系。广义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关系在内的诸多其他关系。马克思的社会关系概念与实践密切相关。实践决定、形成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又是人们开展实践过程的前提。社会关系的展开离不开辩证法的前提批判和原则高度,而辩证法只有与社会关系相互结合,才能避免流疏与空洞。社会关系的价值归宿是为了人的本质和发展。社会关系不仅是人的本质,也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理解与诠释社会关系,对于把握社会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与发展
    莫张勤,卢易
    2024, 24(1):  27-35. 
    摘要 ( )   PDF (1222KB) ( )   PDF(mobile) (122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止问题恶化、促进友好协商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在我国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枫桥经验”能够发挥及时调处环境纠纷、对环境进行软法治理等作用。然而,面向环境治理,新时代“枫桥经验”仍存在缺少环境保护相关的社会规范、未破解“司法迷信”以及缺乏调解效果保障机制等现实问题,有阻碍其充分发挥应然功能之虞。因此,亟须通过完善相关立法,增补环境类社会规范、避免过度依赖司法途径,以及健全调解效果保障机制等途径予以纾解。
    人文交通
    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开拓的影响因素 ——基于ISM-AHP模型分析
    周利梅,刘卓
    2024, 24(1):  36-45. 
    摘要 ( )   PDF (1290KB) ( )   PDF(mobile) (1290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把握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开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对于更好地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战略目标极为重要。影响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的开拓因素归纳为新能源汽车产品生产、东道国市场条件、新能源汽车产品营销、新能源汽车技术支持、我国政策条件五个层面共22个子要素,并构建我国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开拓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ISM),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直接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基于此,提出要注重产品研发、优化出口策略、提升用户黏度、优化政策体系,以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动力,夯实发展基础,并更好地应对替代产品威胁。
    路衍经济发展态势评估及路径优化
    游丽1,吴宏2,赵光辉2,3
    2024, 24(1):  46-56. 
    摘要 ( )   PDF (1234KB) ( )   PDF(mobile) (123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路衍经济作为依托交通运输派生和演变产生的经济,是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工业园区、现代物流、数字经济等相关产业融合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是践行交通强国战略、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形成公路主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互动格局的内在需要。我国对路衍经济的系统性研究不足,交通运输经营模式偏向传统,路衍经济业态单一,对路衍经济融合不深,路衍经济条件不强。构建路衍经济的驱动力模型,以贵州省路衍经济发展态势为典型案例展开分析研究,并立足贵州省路衍经济发展的经验,探索我国路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
    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建设 存在的问题与推进建议
    罗旭华1,陈相圆2,陈利萍1
    2024, 24(1):  57-66. 
    摘要 ( )   PDF (1229KB) ( )   PDF(mobile) (122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一体化能促进生产要素高效流动与整合,有力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一体化发展和经济内循环顺利实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交通一体化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不仅建立完备的由铁路、公路、地铁、航空、水运等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而且在交通管理与服务方面实现一定程度的信息化与智能化。但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建设存在政府与市场配合度不高,缺乏统一的跨区域整体规划和协调机制,各种交通方式互联互通效率低下,智能交通建设落后等困难与问题。可以通过提高政府一体化建设积极性与市场参与度,破除行政壁垒,建立一体化管理协调机制,发展多式联运促进互联互通,增强交通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等,进一步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建设,以服务区域经济内循环和城市群的整体发展。
    经济管理
    绿色金融政策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激励效应分析 ——基于信息披露的视角
    张鲜华,崔雨晴
    2024, 24(1):  67-78. 
    摘要 ( )   PDF (1267KB) ( )   PDF(mobile) (1267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色金融政策的推出旨在将环保考量融入投融资活动,实现资金的绿色配置。将2016年G20杭州峰会视为我国全面实施绿色金融政策的起点,以关乎绿色金融市场透明度的信息披露为视角,选取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其公开披露的信息。样本企业在政策全面实施后披露的信息,无论是财务信息还是非财务信息的质量均有所下降。通过内在机制检验后发现信息披露质量降低的原因在于,企业为获取信贷资源会选择迎合政策偏好,以应对绿色金融政策下严苛的融资约束。提出监管方需要灵活施策,进一步完善相关绩效指标和测量工具;企业需要找寻绿色转型的内在动力,尝试跨行业合作和多技术路径组合;金融及中介机构需要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建立科学、规范和可操作的管理体系。只有各方合力,才能真正激励企业走上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新农合对农村中老年人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
    张国海,陈舒睿
    2024, 24(1):  79-86. 
    摘要 ( )   PDF (1280KB) ( )   PDF(mobile) (128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简称新农合),是为了解决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村居民的医疗负担。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参加新农合对农村中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并且检验结果稳健。分析影响机制,得出农村中老年人参加新农合后对政府的评价及看病条件满意度显著提高,降低居民医疗自花费的金额。
    历史文化
    民国时期水利法制之转型
    李巧玲
    2024, 24(1):  87-97. 
    摘要 ( )   PDF (1250KB) ( )   PDF(mobile) (125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国时期,随着西方水利科学知识和法治理念与制度的传入,中国水利法制开始近代化的摸索与尝试。民国时期水利法制近代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民国政府走出传统窠臼,吸收西方依法治水的科学理念,参酌固有习惯,初步构建以国家法、地方法规、民间习惯法为主体的多元水利法律体系;二是打破延续千年来中央水利行政机构杂乱无章、权责不符的局面,开创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水利行政系统;三是创新水权制度,明确水权归属,并建立多元的水权纠纷近代化解决机制。民国时期的水利法制既积极吸收和引进西方近代先进水利法制思想和实践,又保留传统水利社会的一些内容,在“变”与“不变”中迈向近代化转型之路。
    中国古代廉政建设经验与当代启示 ——以贞观之治为例
    饶旭鹏,王洋
    2024, 24(1):  98-104. 
    摘要 ( )   PDF (1266KB) ( )   PDF(mobile) (126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唐朝是我国古代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初便开展一系列廉政建设,如从官吏的选拔任用到考核管理都制定较为详细的法律法规;贯彻依法行政、依法执政思想,抓住关键典型;加强考察监督,整治各种腐败现象;广泛传播廉政文化,使得官吏们廉洁奉公,从而形成良好的政治环境。这促使贞观年间创造出空前的成绩,为唐朝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深入思考和系统回答,提出自我革命是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以史鉴今,将贞观之治廉政建设的制度建设、制度实施、监管监察以及廉政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学艺术
    米兰·昆德拉在中国的翻译与阅读 (1985—2022)
    李莹倩
    2024, 24(1):  105-114. 
    摘要 ( )   PDF (1242KB) ( )   PDF(mobile) (124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米兰·昆德拉的作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以来,经历两次译介的高潮与数次阅读热潮。综观作家作品在中国30余年的翻译阅读史,可以发现中国翻译界、读书界以及研究界对昆德拉的理解呈现不同的动机与特点。从1980年代的“极权斗士”到2000年代的“小资作家”,昆德拉在与当代中国的持续性互动中变换了多重身份。2015年,随着经济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人普遍进入精神沙化的时代,昆德拉也在精神危机的挑战下迎来新一批读者。他们重拾昆德拉的文学髓质,摒弃陈腐的政治化视角,从美学层面贴近作家作品,借助文学的灵性重抵生命之真。
    王夫之诗学视域下对 刘笑伟、陈人杰诗歌评点的应用
    岳进,周伟
    2024, 24(1):  115-124. 
    摘要 ( )   PDF (1287KB) ( )   PDF(mobile) (128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王夫之是我国古代成就卓著的美学家,其美学思想的成熟性在他的诗学领域可见一斑。他的诗学本体论主要体现在对诗歌“志、情、理”关系的辨析以及对“诗以道情”原则的肯定上;诗学结构论是对本体论思想的进一步扩展,主要包含“情景关系”说和“韵意不双转”学说;诗学中的美育思想则体现在对传统儒家诗学“兴观群怨”理论的进一步发挥上,肯定诗歌“动人四情”的美育作用。通过运用王夫之诗学理论比较评价当代诗人刘笑伟、陈人杰的诗歌作品后发现,首先,两人有大多数诗歌处理好“志、情、理”的关系,并且遵循“一意说”原则,如刘笑伟的《军营观月》和陈人杰的《山海间》等;也有部分诗作未处理好“志、情、理”之间的关系,如刘笑伟的《茶杯风暴》和陈人杰的《朝思》。其次,刘笑伟的一些诗作在情景关系上处理得并不一致,如《军营观月》《雪线巡逻》与《早樱》,而陈人杰的《在山海间》和《与妻书》等诗作在情景关系上处理得很好;在“韵意关系”的处理上,陈人杰的《与妻书》处理得很好,而刘笑伟的《坐上高铁,去看青春的中国》欠佳。最后,两位诗人的诗作如陈人杰的《山海间》和刘笑伟的《坐上高铁,去看青春的中国》等,大都具有“动人四情”的美育作用,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